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激辩:科创和资本寒冬叠加时代 资本和科技谁占上风?
 新浪财经讯 7月16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中国“科”公司峰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来自监管层、上市公司、科创企业以及PE、VC行业的400余名嘉宾共聚一堂,就“科创时代的企业创新和政策护航”、“科技+资本or资本+科技”等主题展开热议,共同探讨中国经济的未来力量!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的比喻论述了“科技水平影响民族兴衰,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也为抢抓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而在过去的十年,在创新引领和资本加持之下,诞生了滴滴、美团、腾讯、阿里等ToC模式的创新型企业,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成为经济最大的驱动力,这其中,科技创新的位置愈发重要,它肩负着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历史重任。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的加持,二者合力才能将创新推向市场并最终转换为经济增长。然而,科技和资本究竟谁撬动了谁?在全新的历史阶段,他们的关系是否能延续之前的模式?在中国,到底是资本稀缺还是创新稀缺?
  中国“科”公司峰会的第一场圆桌论坛正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本次论坛由中财龙马投资董事长雷杰主持,国科嘉和管理合伙人王戈、金晟资产国际业务总监方  越、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声智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孝良、华傲数据董事长贾西贝、同盾科技副总裁兼CFO陈达亮参与讨论。
  以下是圆桌论坛实录:
  主持人 雷杰:在资本和科技相互作用之中,推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是什么关系?谁更为重要一些?各位企业都获得资本的加持和青睐,如何吸引资本,如何让资本能够读懂企业的故事?
  贾西贝:资本、技术和科技在产业化方面缺一不可,从整个国家科技发展方面,有很多科研资金和国家资助资金是另外一回事。其实一个技术从理论上把它做出来,到实验室里把它做出来,到最后形成大规模产业化,间隔了几十年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当实验室里做出来以后,再到大规模产业化,没有资本帮助,很多技术并不真的能够产业化,这是很漫长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没有资本的加持可能很多技术的产业化很难发展起来。如果没有技术的进步,资本也没有载体,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技术在实验室做起来,使其成为可能,资本还有很强的筛选作用,也是引导作用。每年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学刊上论文非常多,其中不超过1%的论文里成果最后实用化、产业化,这么多科研成果,包括实验室里做出来的东西,哪个真正能产业化,哪个过程中不太适合产业化或还没有到这个阶段,资本在过程中起到筛选作用。因为资本逐利本性,在这里筛选出短期能成功产业化、能赚钱的技术。
  资本在这里起到重要的加速作用,有的东西可能靠政府投入、靠滚动发展,需要漫长的十年、二十年才能产业化。但近些年风险投资比较活跃,很多技术的产业化过程非常快,如人脸识别、VR/AR等技术,从实验室里做出来,从科研突破到大规模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甚至缩短到五年以内、三年以内,甚至一两年时间全面铺开,也是资本借助技术给全社会造福的一个方面。
  这些方面,其实资本和技术都是相辅相成的作用。当然,技术也给资本实现了规模效应和边际效应,让资本能爆发性赚到很多钱,这样两者互动起来就是良性互动。   
  主持人 雷杰:总结的非常全面。你们企业这几年一共获得多少资本的投入?
  贾西贝:我们这几年获得资本投入将近1个亿。
  主持人 雷杰:你们现在估值多少?
  贾西贝:我们现在估值是8个亿。
  主持人 雷杰:还是比较良心价。在座各位也有很多投资机构,下一步可以多交流,虽说现在是资本寒冬,一级市场募资困难造成估值下降,但最近也有一个现象,因为科创板的推出,科创板高溢价推高一级市场部分企业的估值,所以8个亿还是良心价。
  主持人 雷杰:下面请声智科技创始人陈孝良总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陈孝良:第一个问题是科技和资本到底哪个比较重要。
  从我个人来看,科技、资本、劳动、土地、组织管理、信息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每个生产要素都非常重要,在当前形势下,科技和资本,特别是在新经济状态下,它的作用非常突出。我觉得科技还是根本的发展动力,因为毕竟科技是驱动整个生产力进步,最终方向还是要按照生产效率的提升不断去拓展整个科技和资本的搭配。但资本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资本很好地解决了科技在研发投入过程中,以及在科技商业化过程中非常重要转化的驱动。特别是在硅谷成功经验里看到,资本实际上是对科技的助力也超过原先传统科研体系对科技的价值认知。所以科技怎么更好地尊重资本,怎么更好地认识到资本的价值,也是当前我们国内整个经济能够快速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个问题是科技初创公司怎么看待资本?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想赢得别人的理解或别人的尊重,首先还是要改变自己,从自己做好。有两个方面:
  第一,科技公司也要真正证明科技的价值,特别是科技行业从业人员对技术趋势的认知、对技术的认识,如何证明这个事情?不能说科技公司比较自嗨,或我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这个事情,整个产业链看来还是有一些缺陷,这是我们必须要在市场上证明,任何一个好的技术必然能够在市场中很好的落地,为我们生活带来很好的改善,这时候科技公司要有所证明才能赢得资本的尊重。
  第二,科技和资本两个行业要互相学习,因为科技和资本事实上是现在人才最聚集的两个行业,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两个行业,但也是长期在东亚文化中比较对的行业,因为科技公司总是认为自己比较有才,资本公司一直很有钱,这两个有一定的冲突,科技公司应该率先走出一步,科技公司放低姿态,很好引入资本,尊重资本对科技、对整个方向、对商业化的建议,也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科技的发展。这一块科技公司要做得更多一点,要在学习方面做得更充分一点,否则两者之间总是出现一些认知的差异,实际上认知差异是对整个科技和资本融合造成很大阻碍的。
  相信科技和资本两个行业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国内经济的腾飞也是很快就能验证的过程。谢谢!
  主持人 雷杰:陈总认为资本投资的公司有钱,科技公司有才,估计很多从事资本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你们公司获得了多少资本的加持?现在估值多少?
  陈孝良:大概是3个多亿人民币,估值在15个亿左右。
  主持人 雷杰:下面请同盾科技陈总谈一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陈达亮:同盾在整个资本市场上挺受投资人眷顾的,前后拿了3-4个美金,现在的估值,站在今天是过百亿人民币以上,已经是独角兽了。
  关于资本和科技,今天的产学研体系,从科技到资本的变现跟很多年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十年前,在西方的麻省理工大学等很有名气的学校,通常一个技术先在学校里研究,生产一个产品再去大规模生产,这是传统产学研体系。在原来体系下,资本是小小的撬动,给一个大学几百万投研经费,研究出来一个东西,就可以社会化的量产,然后博得资本的收益。
  但今天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主要的科技发展不是从大学里来的,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百度,很多时候是在场景的应用当中去培养一些新的科技的东西,这些东西反过来当被验证是一个成功的东西,商业上能赚钱,能够获得资本青睐,才会反过来回到大学里做进一步研究。换而言之,传统产学研体系在今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原来资本如果只是投到科研机构去,集中性比较高,意味着出成绩可能性比较大,研究东西出来的可能性比较高。但今天如果把所有资本投到这个行业里、投到应用场景里、投到跨行业跨领域中小微企业里,对资本而言风险增大,因为投资不再像原来那么集中。这个过程中,对资本的考验会更高,是否真正能够投准一个行业。就像早些年有些投资机构投了20个P2P,觉得总有一个能上市,最后没有一家真的能够上市,所以对投资者要求更高。
  这个过程中,孕育了科技和资本互动的机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一定需要一些技术,大数据的方法,人工智能的方法,去识别什么样的科技公司真的是好的科技公司,对于科技公司而言,也需要做一些Tecfin的事情,用自己的方法论去获得资本方的关注。
  之所以同盾这几年发展比较好,有几点很重要:同盾在科技上有自发投入。2019年,同盾把整个收入80%投入进研发,再加上投资机构给了我们1点多亿美金,导致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良性互动,投资者不会亏太多钱,我们自己也能养活自己,没有股东进来也能成长,如果有股东进来我们成长更快,处于相对比较健康的状况。
  到底是资本+科技还是科技+资本,我自己的感受是现在产学研体系下,资本可能比科技更重要一点点,因为今天的投入不是从实验室里的科技开始投入的,而是从不同的场景生态去布局开始投入的,所以资本可能是那个鸡,先有鸡后有蛋,资本和科技的重要性是一样的,但比早一步。
  主持人 雷杰:陈总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头一回听到来自企业主要负责人提到的资本在企业的作用比科技更为重要,确确实实是刷新我三观的一个看法。您的企业什么时候上市?
  陈达亮:我们还没有上市时间表,我们有十几个股东。
  主持人 雷杰:你们融资3-4亿美金,发展这么好,为什么不上市?
  陈达亮:原因很简单,第一,公司现在不缺钱。第二,整个亚太区投资人普遍是比较逐利的,一旦设定一个上市的预期,可能就会有很多资本方考虑短期的套利,但对于科技发展而言,长期的投入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早晚会上市,但这不是我们现在考虑当务之急的事情。
  主持人 雷杰:你的股东可能听到这个消息,感觉会比较复杂,因为投资人的钱都是有期限的,资本有推动科技创新良好的愿望,同时也有逐利的本质,还有期限,几个诉求在投资时都需要获得满足,才能跟企业做一个非常好的配合和默契。
  陈达亮:你讲得很对,投资者肯定有预期,要变现,但变现有两种,第一种同盾今天股票是4美金,明天是20美金,他也实现了增值。第二种是一定要把股票卖了才能实现增值。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前一种股东更重要。如果今天同盾所有股东都跟我说三年之后要退出,就不敢做长期的投入,如果这样公司科技含金量就会打折扣。很幸运,我们股东都愿意陪我们走得更远一点。
  主持人 雷杰:二级市场经常讲一句话,要进行投资者教育,谢谢陈总也对一级市场投资者也进行了一次教育,让我们听到一些新颖的观点和看法。
  换一个现在角度,请做投资的这批人谈一谈科技和资本在推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谁重谁轻,相互作用怎样展现的?
  我们现在注意到有一些科技企业变得比投资机构还有钱,有些未上市的科技企业获得资本市场过度的追捧和加持之后,融了太多的钱,之后科研市场又不需要那么多钱情况下,他们转向去做投资了。对这种现象,也请各位分享一下看法。
  王戈:刚才讨论很有意思,我说三个观点。
  第一,这种题目是有标准答案的,本来没什么出彩之处,你这么一问出出了。标准答案是科技和金融都重要。科技本身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金融的支持,经济本身的发展依附于科技上。
  第二,在中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中国目前这几年情况跟美国相比、成熟市场相比,不大一样,中国泡沫期非常严重。在美国,70年风投,到现在知道两三千家活跃机构,中国干什么,什么一下就起来,过去三五年内超越美国70年历史很多倍,造成在这个行业里太多了,就会形成泡沫。另外对科技来讲,如果没有泡沫,本身这个啤酒不好喝,大量钱进去以后,把一个行业迅速催生起来,比如AI、大数据完全泡沫。这就是现在一个过程。对还是错呢?有其客观原理,没有这样的泡沫,诸位也催生不起来,但绝大部分人肯定要死的。
  在中国更复杂的是模式类的,完全是资本驱动。但是硬科技类,我觉得科技是非常重要的,换而言之,有高科技壁垒的是所有企业最根本的东西,应该回到本质。金融这部分无非是起跑器、助跑器、加速剂、催化剂、变压器,起到是这样的作用,最核心是企业回到两个本质,确实有技术壁垒,东西好用,而且能为市场、被客户承认,最终为投资人赚到钱,最后财务指标在三表上反映出来。如果这个东西没有流水,肯定有问题。在中国区分成不同的细分跑道和不同时机,科技和金融这两个方面起到的作用性又不一样。
  第三,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自己产品做得很好,而且有一定规模,产业链布局前后是OK的,现在中国大部分情况不是这样的,因为一轮下来之后,冲不到这个估值,我也跟着投,自己延伸一个投资公司,通过并购来把这个东西估值撑起来,为下一轮融资再做准备,极少数公司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中国特色,这一点也需要时间跨度把这个泡沫去掉,让时间去检验。
  主持人 雷杰:从当前一级市场情况来看,您刚才提到了泡沫,现在估值是高还是低还是合理?
  王戈:这个问题很大,简单回复一下,普遍来讲现在是高,还在泡沫期,基本上降不下去。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AI泡沫刚完,最底层VR/AR、P2P人人喊打,P2P从7000家到70家,AR在下降空间中,下一轮估值要涨,布点局,高的时候赶紧退出的,比如脑神经,脑机接口最流行,我们布了三四家,等着两三年把这个泡沫炒起来。整体泡沫比较多。
  方越:第一,资本和科技相辅相成,特别是到了科技在市场上推广的时候,资金需求量显著增加。到了企业科技市场化时,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加时,资本的作用就会很大,不但是资金的需求量,还有投资人,特别是战略投资人对企业的影响力也会增加。所以在中后期时,资金的需求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第二,科技和资本里还少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维度,即市场。资本是逐利的,最终产品市场情况或市场潜力更加重要。现在我在看海外带来的两个项目,一个是到了爆发点,但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这时候需要很多资金去做样机,接订单,市场全部是在中国,所以现在很乐意来到中国,根本不考虑硅谷。还有一个公司只有科技,连在中国的团队都没有,我们带他们去见了市场上很多著名的投资人,包括在座一些基金,反映非常好。在这种时候,市场对他们的吸引力相当大。
  第三,现在中国资本不单单是市场,还有资本量对一些科技公司的吸引力也是相当大的,包括国外公司,一个是追求市场,同时又想来到中国落地,看到中国这么多资本,这两个条件符合的时候,对他们的吸引力就非常大。
  所以我今天在这里也非常幸运,将来的十年属于科技和资本两个行业的交界处时,我觉得将来十年这个机会是相当好的。
  主持人 雷杰:付总是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既有学术,也跟市场相结合,证券公司主要是在做公开市场、二级市场研究,探讨资本和科技话题,想请教您一下关于科创板,因为科创板下周一挂牌了,在座各位很多投资企业下周一就去敲钟了,我本人也要过去上市签约了。请您谈一下科创板作为上市公司科技和资本的双重载体,对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些作用,另外对科创板开板如何预测?
  付立春:我关于科创板近期研究成果比较多,从去年10月5号写了50多篇文章,汇报过自己的想法,也给过建议,包括一些投资,包括企业的规划也都有,现在也在蜻蜓、财经上有科创板的课,未来可能新浪也也会有更多的互动,包括很多文章现在在新浪微博上也有。
  根据中国创业板经验来看,首批集中上市的企业涨幅会是比较大的,之前创业板经验平均涨幅接近100%,换句话说现在打新成功的话,首日基本上可以翻倍的。现在科创板是不是创业板的3.0呢?不是,是真正的1.0,就是中国真正的纳斯达克。我们在研究时,包括政策宣讲时,投资者教育时,也很明确对标,它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科技跟金融什么重要?这时候金融可能更重要,因为你是短腿的,科技发展再快,如果没有资本的助力,真的做不好。所以从最高层的提出到现在的发展,科创板被寄予厚望,科创板未来发展肯定是前途无量的。未来一周、一个月或今年下半年,可以预计的是科创板还会依然非常火爆,非常成功。火爆,从投资热情、打新热情、资金量、关注度可以体现出来。成功,肯定会成功,不用太多怀疑和质疑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未来怎么发展?资本市场快速成熟,特别是科创板快速开板,而且马上开市,未来会怎么样?成熟的市场会怎么样?美国和香港经验,肯定会出现一些分化,不排除未来会有一些破发,之前出现过破发情况,但这样更考验企业科创含金量、基本面和规范度,以及专业中介机构穿越能力。所以未来的发展不能用A股,甚至传统A股当中创业板的思维去做,我们毕竟是一个50万的门槛,这是一个专业投资者的门槛,不是资金量的门槛,这个更重要一些。这时候投资思维、理念、投资专业深度研究能力、尽调能力、风控能力等等,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科创板用传统方法、理念去做的话,可能失败概率会更大一些,有严格的退市制度,失败以后可能会造成没有办法挽回的损失,而且科创板退市率很高,不要说跟A股比,A股退市几乎可以忽略,如果参照美国,可能历史平均10%-20%的退市率,香港是2%/年。游戏规则完全不一样。
  总之,多学习,做好自己的基本功,迎接历史最大的机遇,把风险降到最低。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318-3212222
公司名称亚星代理网管理系统
 公司地址河北 衡水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亚星代理网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亚星代理网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318-3212222  公司地址河北 衡水